任仲平:标注共産黨人的精神坐标
——論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任仲平
(一)曆史的峰回路轉中,總有一些東西貫穿歲月、一脈相承。
80年前的十月,一支隊伍從江西瑞金出發。經過兩萬五千裡艱苦卓絕的漫長跋涉,兩年之後,中國革命的火種在十月的大西北重新彙聚、星火燎原。長征,人類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壯舉,将一支軍隊、一個政黨、一個民族的精神凝聚成不可戰勝的力量。一個全新的中國,從此奠定堅不可摧的根基。
80年後的十月,又一支隊伍迎着複興的曙光,行進在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長征中,交出了一份精神和意志的答卷。一年多時間裡,在“為民、務實、清廉”的旗幟下,8600萬黨員“穿百姓鞋、走百姓路”,開始了心靈深處一輪新的征程。這場名為“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黨行動,在返本歸真中撥亮信仰的燈火,在正風肅紀中重塑黨員的形象,讓每位參與者都經曆了一場莊嚴的精神洗禮。
80年,世事滄桑,今非昔比,但這相隔80年的兩次遠征,追尋的是民族複興的相同目标,秉持的是人民至上的相同信念,遵循的是一切為了群衆、一切依靠群衆的相同路線。如果說長征路上的槍林彈雨,鑄就了中國革命的堅強領導核心,那麼今天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執政60多年之後,共産黨人面對新的危險和考驗,為中國道路“新的遠征”主動進行的思想上的砥砺、組織上的鍛造、作風上的淨化。
“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全黨必須警醒起來,打掉橫亘在黨和人民群衆之間的無形的牆。習近平總書記铿锵有力的話語,揭示了這次活動的深遠意義。一年多來,以八項規定為切口,以作風建設為重點,以滌蕩“四風”為靶标,以解決問題為抓手,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錘煉了執政黨黨紀黨風,催生了全社會新風新貌,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标注出新時代共産黨人的精神坐标。
(二)“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觀念變革、現實變化,同樣意義深遠。
有人說,“在中國,飯桌是觀察社會風氣的窗口”。一年多來,公款大吃大喝不敢了,推杯換盞的幹部不見了,三令五申管不住一張嘴的現象銷聲匿迹了。“光盤行動”從公務用餐延伸到大衆食堂,國慶招待會上簡樸的國宴菜單在網上廣為流傳,21元的“總書記套餐”一時間風靡全國。
在被視為政治晴雨表的北京街道上,以往節慶時各種“跑部錢進”的送禮車輛已經偃旗息鼓。江蘇陽澄湖,連漲11年的大閘蟹今年首次出現降價。貴州茅台,“官酒”加速向“民酒”轉身。奢侈品市場上,名煙、名茶、名表、名包銷售額跌勢洶湧。隐身于風景名勝間的各種高檔會所,也逐漸向平民路線看齊。
當總書記下基層也挽起褲腿、自己打傘,什麼人還好意思前呼後擁、排場十足?當政治局常委出行都“不清場不封路”,哪個幹部還有膽量随随便便警車開道、耀武揚威?日本媒體評價,中共“廢除虛禮,體現了清新風氣”;英國新聞網站感慨,“中國的新領導人沒用多長時間就帶來了新氣象”。
有人統計,近兩年來,中央相繼出台了19項制度規定,涵蓋公務接待、辦公用房、會議費差旅費培訓費、因公臨時出國(境)、外賓接待、公車改革、領導幹部秘書管理、央企負責人薪酬管理等方方面面。對于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些制度的實施無異于釜底抽薪,但這樣的連鎖反應在經濟生态鍊上激起的回響卻是正面的。一位賣紅地毯的經銷商告訴記者:雖然作風新規讓他少賺了錢,但如果好作風真能堅持下去,“我還是要豎起大拇指!”
民心向背,在這樣的回響中清晰可聞。國際輿論評價,習近平緻力于改變政治文化,中國民衆對此很歡迎。而共産黨“整風”的目的,是讓幹部與中國人民更接近。根據皮尤研究中心2013年的民意調查報告,85%的中國民衆對國家發展方向表示滿意,82%的民衆對未來五年感到樂觀。
(三)“在思想和靈魂深處爆發革命!”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之初,中部省份一位幹部的感慨,道出了活動的重要性,也折射其艱巨性。最深刻的革命、最激烈的沖突、最艱難的轉折,往往是心靈深處的“天人交戰”。相較于推動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那些觸動靈魂的改變,本質上都有牽動利益的較量,因此并不會來得更輕松。
活動伊始,有人覺得作風建設遠水不解近渴,有人擔心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勢下已經失靈,有人害怕“辛辛苦苦搞形式,轟轟烈烈走過場”,更有不少人抱着等待、觀望的心态,認為活動就是一陣風、刮過去就算完了,以後“該怎樣還怎樣”……
“一陣風”的憂慮、“抓小事”的異議、“走着瞧”的心态,源自8600萬黨員思想更活躍、利益更多元的現實,源自社會轉型期思潮競逐、風氣浸染、沉疴頑瘴積重難返的現狀,源自過往一些活動“前緊後松”“法不責衆”的曆史體驗。
如今,時間給出了答案。
這是一次回歸傳統的“思想整風”。理想信念是共産黨人精神上的“鈣”。教育實踐活動,補的是鈣、強的是骨。“升官發财”的夢幻破滅了,“想發财别做官”的告誡振聾發聩;“領導就得騎馬坐轎”的特權意識式微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增強;“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謬論破産了,“公款姓公、公權為民”的邏輯深入人心。當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展現的堅定信仰、為民情懷、務實作風成為共識,當焦裕祿“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的抱負引來共鳴,當“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反省觸及靈魂,活動的鋒芒直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開關”,帶來了共産黨人宗旨信念的升華。
這是一次直面現實的“問題清掃”。“舌尖上的浪費”“車輪上的鋪張”“舞台上的奢華”“會所中的歪風”……群衆反映強烈的作風之弊、行為之垢,在正風肅紀的鐵掃帚下無所遁形。移除文山會海、叫停政績工程、嚴管鋪張浪費,破除形式主義的“客裡空”,打掉官僚主義的特權感,抑制享樂主義的庸懶散,刹住鋪張揮霍的奢靡風。到今年8月底,全國已累計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56332起,74338人受到處理,20610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這是一次政治生态的“集中淨化”。從鐵腕規範黨内生活,到鐵面問責嚴格執紀,從亮短揭醜的民主生活會,到重拳破除各種潛規則,存在已久的圈子文化、特權意識受到強力蕩滌,守底線、講原則、重法治開始成為新常态。“黨員就要有黨員的樣子”,以整風精神擰緊螺絲、上緊發條,按規矩辦事用權的意識逐步增強,講真話、做诤友的真誠同志關系正在回歸,增強了黨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戰鬥性。
這是一次規範權力的“制度構建”。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覺悟不能代替制度,教育實踐活動向實處使勁、往細處用力、從嚴處較真。管住月餅、賀年卡,嚴格制定差旅費标準,規範學習培訓,制度“籠子”越紮越密、越紮越牢。沒有含含糊糊、沒有模棱兩可、沒有特殊例外,用制度繃緊了作風建設這根弦。反四風,反到深處是改革,各項制度規定與全面深化改革互促并進,推進了治理理念、目标和手段方式的革命,提高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這是一次面向未來的“政治點名”。“良好的精神狀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大潮疊起,沒有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進取精神,沒有恪盡職守、夙夜在公的敬業奉獻,怎能打好改革這塊鐵、走好發展這步棋?踐行八項規定,嚴打“老虎蒼蠅”,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動真碰硬的紮實舉措,表明了中央“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彰顯了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政治勇氣,是複興之路上的一次大練兵、大點名。
“沒想到中央出台的措施這麼給力,沒想到中央推進改革的決心這麼大,沒想到一些‘老大難’問題解決得這麼快,沒想到一年半來的變化這麼明顯”。從充滿疑慮到信心堅定,從不以為然到心悅誠服。一年多來,問題在解決、改變在發生,好比四兩撥動千斤,掀起一場影響持久的深刻變革。
是什麼,讓“積重難返”變成“善作善成”?又是什麼,再次讓世界感歎“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
(四)勝利,往往不是因為戰勝别人,而是由于超越自我。
黨的十八大之後,世界把關注的眼光投向中國。2013年春,美國《時代》周刊将習近平評為“最具影響力人物”。人們感到中國甚至是世界,都将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但問題是,這個時代會用什麼方式拉開自己的帷幕?
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執政黨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态,一個國家就展示什麼樣的狀态;執政黨有什麼樣的作風,一個社會就呈現什麼樣的風氣。“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人民群衆反映強烈的黨内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那我們黨遲早會失去執政資格,不可避免被曆史淘汰。這決不是危言聳聽。”與民更始、革故鼎新之際,正是展示一個黨的執政風格、執政水平之機,也是體現一個時代的價值追求、精神取向之時。
“全黨必須牢記,隻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黨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隻有居安思危、勇于進取,黨才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黨的十八大明确将開展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手段。2013年6月18日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把這次活動提升到“實現黨的十八大确定的奮鬥目标和中國夢”的高度,強調“要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中”。
專家學者這樣闡釋這場活動的深遠意義——“它是以黨的領導推動政治經濟轉型的重大努力”。而教育實踐活動調研組在湖北菜市場遇到的一位老人,對此有自己更為言淺意深的理解——“就是要讓幹部花公家的錢心疼一點,幹活兒實在一點,對老百姓好一點”。
三個“一點”,要求何其有限,分量卻何其沉重!如果連這“一點”期望都不能滿足,我們何以面對父老鄉親?如果連“四風”問題都解決不了,連8600萬黨員都治理不好,談何全面深化改革、率領13億人實現民族複興?
(五)在外人眼裡,“中共一年來的做法堪稱精神複興”。而在共産黨人看來,這“精神複興”始于黨中央言出必行的決心和抓鐵有痕的行動。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八項規定。習近平總書記明确表示,“規定就是規定,不加‘試行’兩字,就是要表明一個堅決的态度,表明這個規定是剛性的”。
這樣的剛性,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處處可見。
“不要試點,我們先幹。我們就是試點。”活動首先從中央政治局開始。政治局委員每人至少學習三天,對照檢查、交流談心、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研究提出加強作風建設的措施及制度規定,每個環節一步不落。“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從強調要“領導帶頭”、把自己擺進來,到要求“堅持開門搞活動”、把群衆請進來;從“牢固樹立問題意識”、把問題帶進來,到“層層落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把壓力加進來……正是有了中央領導同志全程親力親為、挂帥出征,才有了整個活動的力度持續、節奏有序、效果明顯。
“抓而不緊,抓而不實,抓而不常,等于白抓。”活動開始前半年,習近平多次聽取專題報告,先後做出17次重要批示。活動開始後一年多時間裡,習近平兩赴河北,兩下蘭考,指導和參與常委聯系點的教育實踐活動,在活動的每一個關鍵點,做出方向性指示——
提出“照鏡子,正衣冠,洗洗臉,治治病”,要求“把黨性修養正一正、把黨員義務理一理、把黨紀國法緊一緊”,強調“不虛、不空、不偏”,倡導發揚釘釘子精神,告誡思想不能疲、勁頭不能松、措施不能軟,要求徙木立信、抓就真抓、一抓到底,闡明“三嚴三實”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号召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提示防止活動前緊後松、矛盾積壓、簡單粗糙、短期效應……
總書記率先垂範,常委們馬不停蹄。李克強去廣西、翁牛特旗,張德江去江蘇、上杭縣,俞正聲去甘肅、武定縣,劉雲山去浙江、禮泉縣,王岐山去黑龍江、蒙陰縣,張高麗去四川、農安縣,指導活動、參加讨論、聽取彙報。大江南北、長城内外,聯系點的教育實踐活動成了示範、成了樣闆,顯示了中央管黨治黨的政治擔當、以身作則的務實作風和共産黨人最講認真的可貴精神。
這種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讓教育實踐教育活動走出“運動型”的誤區,讓作風建設突破“抓了好,不抓壞”的循環,産生了根本性的震撼。對理想信仰的高度重視、對現實問題的敏銳洞察、對思想狀态的準确把握、對性質宗旨的深刻認識,讓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為一次深及靈魂的革命,劃定了共産黨人在新時代的精神坐标。
(六)在這樣的精神坐标中,種種新的變化讓人無限感慨。
教育實踐活動糾中有建、抑中有揚、破中有立,帶來了新舉措、新風尚、新氣象。很多我們覺得難以改變的事情,很多我們認為難以解決的痼疾,很多我們抱有期望卻困難重重的改革,都在新風勁吹中改變着、解決着、推進着。制度更加嚴格、行動更加務實、作風更加廉潔、幹部更敢擔當,一種政治生活新常态,正在逐步形成。
落實一個“嚴”字,處處嚴格按章辦事——截至9月底,全國各級機關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13.7萬項,查處“吃拿卡要”“庸懶散拖”問題5萬餘起、6萬多人;調整多占辦公用房2227.6萬平方米,清理超标超配公車11.4萬輛……越來越多的人真切感受到:制度約束越織越密,執紀監督越來越嚴,作風建設越抓越緊。
狠抓一個“實”字,嚴防虛浮懈怠之氣——不管是整治“三公”經費開支過大,還是暢通服務群衆“最後一公裡”,無論是查處奢華浪費建設,還是懲治惠民政策縮水走樣,一年多來,中央的各項措施釋放鮮明信号:有權必有責、有位當有為。一個“實”字,成為檢驗幹部是否稱職的試金石。
突出一個“廉”字,始終保持政治本色——收受禮品不許了,濫發獎金不讓了,大吃大喝不行了,公費旅遊不敢了,各項廉潔從政的規章制度,規範了權力、約束了行為,努力從根本上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夯實了廉潔政治的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
崇尚一個“清”字,堅決做到風清氣正——鐵腕規範黨内生活,重拳破除各種潛規則。聽取意見較真、查擺問題務實、開展批評動真碰硬、整改落實落地有聲,初步形成了弘揚正氣的大氣候,讓政治生态清朗起來,讓潛規則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場。
倡導一個“敢”字,時時體現責任擔當——“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越來越多的幹部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鬥争。畏首畏尾、敷衍塞責之風逐漸成為“過去時”,鼓勵擔當、崇尚擔當的良好政治生态正在形成。
牢記一個“黨”字,補好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鈣——在對照檢查中深挖“四風”的思想根源,在為群衆辦實事的過程中檢驗宗旨意識,在嚴格的黨内生活中增強黨性觀念,教育實踐活動追根溯源、培元固本,努力讓廣大黨員撐起信仰的主心骨,讓各級黨組織成為凝心聚力的堅強堡壘。
嚴、實、廉、清、敢、黨,六個字成為黨員幹部精神世界的鮮明坐标,成為8600萬黨員共同的價值準則、行為規範,擦拭着共産黨員的心靈之鏡、磨砺着共産黨員的精神之鐵。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村裡缺水,全村人湊錢建水塔還缺8萬元,村支書拿着寫好的報告,上門找縣水利局長向組織求援。不成想,局長拿起報告就砸在支書臉上,“你們鄉裡書記都死了?村裡的支書怎麼能直接來這兒!”支書撿起報告,邊哭邊走,回村召開村民會:“我們以後不靠共産黨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拉開了黨和群衆的距離,也在黨員幹部中埋下了毒瘤禍根,敗壞了黨風政風,污染了政治生态,渙散了我們這個曾經團結一心的人民政黨的戰鬥力凝聚力
教育實踐活動開始前,調研組在大别山區走訪,一個農戶說,這裡從沒見來過什麼幹部,“幹部跑官、跑發财、跑好處去了,誰還來跑我們。”而活動臨近結束時,一個細節讓督導組印象深刻:甘肅定西的一個山村裡,督導組遇到了一個幹部,白天幫着村民解決問題、晚上坐到炕上寫調研材料。老百姓看到變化,感慨地說:“好作風回來了!共産黨又是真家夥了。”
如果說民族國家是曆史記憶的共同體,那麼一個政黨則無疑是信仰信念的共同體。把無數黨員連接在一起的,除了組織架構、行為規範,更是相同的思想、相同的理念、相同的行動。一次教育實踐活動,正是在這個角度上,改變了黨員的心理結構,塑造了黨内的集體認同——那是百姓期待的“真信仰”、是群衆敬佩的“真公仆”,由此重建黨群、幹群之間的良性互動,重塑決定一個政黨生死存亡的血肉聯系。
司徒雷登曾經感歎:“共産黨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員對它的事業抱有無私的獻身精神。”無論是隻有50多人,還是有超過8600萬黨員,一代代共産黨人形成的精神傳統,是黨和人民的事業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丢了這些傳統,就丢掉了民心,丢掉了根基;堅守這些傳統,我們就能無難不克、無堅不摧。
(七)然而,精神的弘揚需要代代相承,正如信仰不可能自發确立,黨性不可能天生而成。
“剝筍見芯”“紮針見血”“真刀真槍”“紅臉出汗”……肇始于延安時期的民主生活會,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煥發出新的力量。許多年輕幹部感歎,自己最缺的就是嚴格的黨内政治生活鍛煉,這次真是醒了腦、提了神、補了課、充了電。
黨内生活是錘煉黨性、堅定信仰、提高覺悟的大熔爐,加不加火,加到什麼溫度,決定煉出來的是純鋼,還是爐渣。為什麼在一些地方,幹部依法受到懲處,首先不是反思自己的問題,而是自怨“沒有靠山”?為什麼在一些單位,不學無術、逢迎邀功者大行其道,正派能幹的幹部卻難被重用,甚至被“逆淘汰”?為什麼有的地方,形形色色的關系網越織越密,方方面面的潛規則越用越靈,制度成了“稻草人”和“橡皮泥”?
種種問題,雖然各有成因,但都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黨員幹部缺乏嚴格的黨性鍛煉。一段時間以來,黨内生活不經常、不認真、不嚴肅的問題比較普遍,平淡化、随意化、庸俗化傾向嚴重。一些幹部隻記得行政職務,忘記了黨員身份;一些人在名利面前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在“批評與自我批評”面前明哲保身,當“好好先生”;在處理同志關系時搞團團夥夥、人身依附,甚至獨斷專行,追求絕對權力。黨内生活松一寸,黨員幹部隊伍就散一尺。一些地方組織渙散、紀律松弛、生态惡化;一些人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莫不由此而生。
“嚴肅黨内生活,是解決黨内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增強黨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戰鬥性,使各種方式的黨内生活都有實質性内容,都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是為了從作風改進入手,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從政環境,鍛造領導偉大事業的堅強核心。
精神關、觀念關、心理關、身份關、行動關,教育實踐活動中,有人用這樣的“過五關”,來描述嚴格黨内生活帶來的心理變化。黨員幹部深刻認識到,過去那種黨性不講、規矩不守、紀律不嚴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必須遵循“三嚴三實”的要求,學會适應黨内生活新常态。
在河北廊坊的專題民主生活會上,10名上訪戶代表在後排列席。當市委班子發言進行到第五位時,省委副書記問上訪戶有什麼感受。一位上訪戶站起來說,領導在前排就坐,是否紅了臉、出了汗,我不知道,但是我看到他的脖子根都紅了;将來整改效果怎麼樣,我不知道,但是他們的認識已經很到位了。“這樣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力度,作為一個老百姓,我很滿意”。
蘇聯解體後,人們經常追問:蘇共早年在有20萬黨員時能夠奪取政權,在有200萬黨員時能夠打敗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2000萬黨員時卻丢失了政權、丢失了自己,這是為什麼?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黨内生活不正常、政治紀律不嚴格,這樣的“大黨”,人數再多也不管用。
中國共産黨今天擁有8600萬黨員,是我們最可寶貴的資源,但如何才能讓這支隊伍堅如磐石、百煉成鋼?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正是要讓這支隊伍既有真理的力量,更有人格的力量,既有崇高的理想,更有嚴明的紀律,在關鍵時刻信得過、靠得住、頂得上。
(八)“北京有自己的價值選擇”,外國觀察家這樣評價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于我們黨來說,群衆路線不僅是一種政治路線,也是一種政治哲學;不僅是一種政治道德,也是一種政治标準;不僅是一種政治義務,也是一種政治倫理。
還記得幾年前,一位小學生“想做貪官”的理想,曾讓多少人痛心疾首。“因為貪官有很多東西”,看似童言無忌,實則是腐敗現象對價值觀的扭曲。黨風正則民風淳。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黨風政風對社會風氣的影響如此之巨。一旦黨風不正、世風日下,就會是非颠倒、榮辱錯位。
“隻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期間,幹部戒奢以儉,民間也興起了“光盤行動”,一些過去畸形繁榮的行業開始轉型;公款節禮被禁,帶動節日消費回歸理性、社會交往回歸情感。我們的社會迎來了正氣上揚、濁氣下降的轉機,那些被腐敗現象、不良風氣颠倒的是非觀、價值觀,開始得到糾正。清風勁吹的新氣象、振奮人心的新變化,往深裡看,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和踐行的曆史契機。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國家統計局2013年11月在21個省區市開展的民意調查顯示,87.3%的群衆認為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與以往相比有好轉。反“四風”、反腐敗的時代洪流,是蕩滌更是喚醒,是除弊更是拯救。站在新起點上,現在人們最擔心的是不良作風反彈,最盼望的是把改進作風的好态勢堅持下去。唯有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将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固化下來,使之規範化常态化制度化,建構起“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文化風尚,廉潔政治、清正風氣才會成為社會常态。
北宋政治家司馬光曾言:“教化,國家之急務也,而俗吏慢之;風俗,天下之大事也,而庸君忽之。夫惟明智君子,深識長慮,然後知其為益之大而收功之遠也。”正風肅紀律進到今天,不僅事關政治生态的淨化,更是一場必須赢的價值觀較量,是我們的社會能否勵精圖治、我們的時代能否昂揚向上的重要保障。
(九)所有的結束,都是又一段旅程的開始。
“凡是影響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的問題都要全力克服,凡是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病症都要徹底醫治,凡是滋生在黨的健康肌體上的毒瘤都要堅決祛除,使中國共産黨始終同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國慶招待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的宣示,是一個政黨對國家、對人民的鄭重承諾。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帶領億萬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凱歌行進,這是共産黨人的光榮,更是這一代人的責任。面對挑戰,我們會有奮鬥的艱辛,也會有成功的喜悅,但貫穿其中的,是一個政黨不變的誓言——“永不動搖信仰,永不脫離群衆。”
貫徹群衆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08日 01 版)